>> 參政議政
更多>>>> 新聞動態
- 09-28益陽市僑聯:節前赴帥家沖社區走訪…
- 09-27益陽:市僑聯召開全會傳達學習第十…
- 09-06益陽市僑聯傳達學習第十一次全國歸…
- 09-06牽線搭橋精準對接 助力企業合作共…
- 09-05以茶會友 以僑為橋——益陽市僑聯…
- 09-01為僑服務促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
- 08-25“僑約云端·共謀發展”——益陽市…
- 08-24益陽:市僑聯赴龍山港社區走訪慰問…
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鄉村醫生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是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保障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我縣疾病防控、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等重要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縣在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穩定鄉村醫生隊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基礎差、底子薄,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仍是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鄉村醫生整體服務水平,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鄉村醫生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鄉村醫生的身份地位、執業現狀與承擔的服務職責不符。目前,我縣已完成120個衛生室建設,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但大多數鎮衛生院只對衛生室的業務進行指導和管理,村衛生室在經濟運行方面仍然自我經營、自負盈虧,鄉村醫生也與衛生院沒有隸屬關系,屬于自我雇用。鄉村醫生作為承擔一定區域內社會公益服務的全職專業技術人員,目前的農民身份和自我雇用的執業狀況,與其應有的角色不相符,在提供公益性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方面,既缺乏相應的職業責任感,也缺乏來自政府衛生部門和鎮衛生院的強有力的監督約束。
(二)鄉村醫生收入不高,養老保障不健全。一是我縣鄉村醫生的收入主要包括鄉村醫生業務收入,公衛補助和家庭醫生簽約補助。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鄉村醫生不能再依靠藥品增加收入,而公衛補助我縣采用鄉鎮衛生院人頭經費沖抵縣級配套經費,導致配套經費無法落實到村級衛生室,降低了鄉村醫生補助。二是大多數人參加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60歲以后每月養老金只有百余元,不足以解決退休鄉村醫生的生計,只得繼續行醫。由于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問題沒有得到解,一方面導致鄉村醫生的新陳代謝機制無法建立,年齡大的人退不出去,年輕人不愿意進來、沒有位置也進不來;另一方面,面臨退休的人越來越多,社會矛盾越積越大,正成為衛生系統信訪的主要內容之一。
(三)鄉村醫生隊伍存在年齡結構老齡化、學歷低、業務能力難以提高。在我縣133個行政村、34個社區中,有村級醫療點258個,注冊鄉村醫生391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124 人,50-59歲87人,50歲以下的180人;學歷??埔陨?4人,中專83人,高中及以下284人;有執業助理醫師62人,執業醫師9人。雖然大部分鄉村醫生行醫經驗較豐富,但年齡大、學歷低、業務技術水平不高,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與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深化醫改需要不相適應。
二、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相關建議
(一) 開展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鄉管村用”試點
積極推進“鄉管村用”,實行鄉村醫生聘用制。各縣區根據衛生工作規劃和實際需要,在不突破編制總量的情況下,在縣域內由衛生健康局統籌使用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并實行定期調整,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輪流到基層服務。積極推進“鄉管村用”,人員編制放在衛生院,醫務人員輪崗到村衛生室工作,對主動申請到村衛生室執業的醫務人員,在職稱晉升、績效分配方面給予傾斜。
(二)著力解決鄉村醫生待遇和養老保障問題
1、逐步提高鄉村醫生收入。一是要把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落到實處。對于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要根據工作量和考核結果,將相應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足額按時發放給鄉村醫生,防止衛生院扣發或者挪用。二是建立鄉村醫生獎懲制度。進一步完善衛生院對鄉村醫生的業務考核,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增加優秀鄉村醫生的待遇,確?;竟残l生服務、簽約服務、健康脫貧等工作的有效開展。
2、建立和完善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政策。出臺在崗村醫購買養老保險財政補助,和到齡離崗村醫生活補助具體政策,明確補助標準,落實補助經費,切實落實國家和省級關于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相關政策,讓鄉村醫生能順利到齡離崗,加快隊伍職業化進程。積極引導鄉村醫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斷提高參保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3、探索鄉村醫生合同制管理制度。把60歲以下在崗的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合同制管理,簽訂聘用合同,采取縣級補助一點,鄉鎮衛生院統籌一點,個人繳納一點的方式幫助其購買五險和醫療責任險,解決鄉村醫生養老無保障和提高醫療事故風險承擔能力。
(三) 加強鄉村醫生人才隊伍建設
1、多種渠道加強在崗鄉村醫生的教育培訓。優化在崗人員,積極面向鄉村醫生開展技能培訓,以送教下鄉或者定期選派鄉村醫生到上級專業醫院進修的方式,開展以適宜農村的地方病普查和診治、中醫藥和全科醫學知識及技能為重點的免費輪訓。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的優勢,利用網絡教學搭建鄉村醫生學習平臺,加大對鄉村醫生開展全民健康教育的技術指導。
2、強化鄉鎮衛生院對鄉村醫生的業務指導。建立和完善鄉鎮衛生院醫生與鄉村醫生“師帶徒”的培養模式,每年對他們的業務進行培訓和指導。通過業務的指導幫助,切實提高鄉村醫生基層首診的能力。
3、加強鄉村醫生后備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制定定期從優秀鄉村醫生中公開選聘鄉鎮衛生事業編制人員的辦法,打通優秀鄉村醫生晉升通道。對醫學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加入到鄉村醫生隊伍的,給予政策傾斜。二是對加入到鄉村醫生隊伍但尚未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員,要聯合省內相關高校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促使他們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
4、返聘特定醫療服務人員到村服務。建議將鄉鎮衛生院到齡已退休的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和村衛生室到齡已退出的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就近返聘到村衛生室工作,緩解村衛生室青黃不接的問題,更好的為當地群眾服務。(南縣僑聯 馮竹)
本文網址:http://www.iu88.com.cn/Political-participation/474.html